安庄村坐落商水县城南,隶归于东城大街。这个旧日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村庄,现在为何声名鹊起?记者日前走进安庄,只见村主干道两边,绯红、鹅黄、洁白的月季花层层叠叠,宛如活动的绸带。沿路而行,农耕彩绘墙生动展示着村庄回忆,生态塘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。这条被乡亲们称为“美好走廊”的月季大路,正以簇新的姿势,叙述着413户乡民依托“党旗红”引领“生态绿”、完成“工业兴”的复兴故事。
“从前这儿的废物堆成小山,现在这儿花香扑鼻,能遛弯,可健身!”在新建的党建游园里,赵大爷踩着健身车慨叹道。
四年来,安庄村的“环境攻坚战”从未停歇:6处淤积数十年的臭水塘在党旗见证下重获重生,200余台次挖掘机昼夜作业,300余吨陈年废物被彻底清除;从前泥泞的土路硬化为平坦的柏油路,3395棵金丝国槐与缤纷花丛交相辉映,在路途两旁列队迎宾;旧日杂物堆积、废物遍地的边角地,化作花香四溢的“文明广场”和“党建游园”,成了雅俗共赏的“美好乐土”。更令人惊叹的是墙体彩绘,从《千里江山图》到才智农业图景,演绎着民间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跨时空对话。
“土地流通金+务工薪水+分红股金,现在我们可都是‘三金农人’啦!”蔬菜大棚里,正忙着采摘的乡民乐滋滋地说,“曩昔村里基本上没有收入,想干个事不容易,现在土地‘活’了,日子也更有盼头了。”
安庄村立异“支部领办+企业运营+农户参与”形式,让1308.5亩犁地爆发重活力。规模化运营使农业生产面貌一新,效益较传统栽培翻了一番。棚顶光伏矩阵年发电量可满意多户家庭用电需求,特征草莓栽培年产值打破40万元;“荷鱼共生”生态田亩均收益达传统形式的5倍。现在,该村团体年收入达50万元,其间10万元用于奖赏乡民,6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提高,构成从工业造血到民生输血的良性循环。
暮色中的生态饲养塘别具诗意。水面被晚霞铺上金色,鲢鱼群在粼粼波光中跃动吐泡,垂钓者的身影与掠过水面的蝴蝶构成了一幅动态水墨画。
“这些‘聚宝盆’可帮了大忙!”安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国立指着6处面目一新的坑塘介绍道。经过“栽培+饲养+休闲”形式,从前的臭水坑现在年增收2万余元。莲藕栽培户更是算起了“生态账”:莲藕亩产4000斤,泥鳅年收入2万元,归纳年收入打破15万元。
美丽村庄建造,不只要“体面”靓,更要“里子”实。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成为乡民罗致常识的“充电站”,由乡民自发组成的“舞之炫舞蹈队”每月为乡民进行公益表演,还热心参与国家惠民方针宣扬。乡民刘大妈的院子里,月季花架与小菜园相映成趣,这个被评为“美丽院子”的农家小院,现在成了全村争相学习的样板。
“从前农闲时除了打牌没其他事做,现在能够读书、跳舞、学插花,日子充分多了!”乡民李红说。
从“废物围村”到“推窗见景”,从“土里刨食”到“土地生金”,从“物质富”到“精力足”,安庄村以“党旗红”为引领,凝集413户乡民的才智和力气,用勤劳双手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的村庄复兴画卷,谱写着归于安庄人的“美好暗码”。(记者 卢好亮 马治卫)